金融從業員的「耳中風」警號:都市人頸椎健康的悲歌
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,分秒定輸贏,彷彿慢一點便是原罪。當身體響起警報,您是否聽見了?
當身體響起警報:從「烏龜頸」到「耳中風」
金融從業員,像一部高速運轉的機器,雙眼離不開螢幕,身體長時間被「固定」在座位上。中午是外賣,邊扒邊看盤;下了班,不過是把「戰場」從公司搬回家中。長久下來,他有了明顯的「烏龜頸」,肩頸膊頭硬得像塊頑石,但他仍不以為意。
然而,身體的警報總在最意想不到時奏起。某個早晨,他醒來後,左耳嗡嗡作響,伴隨著一陣陣天旋地轉的暈眩,更恐怖的是,電話那頭的聲音,他竟然聽得愈來愈不清楚!恐慌,瞬間愣住了這位平日處事果斷的專業人士。經檢查後,他患上的是「突發性失聰」,俗稱「耳中風」。
中醫維度:頸椎問題如何引發聽力危機?
耳朵的問題,怎會與頸椎有關?著重「整體觀」的中醫,或許能為您解釋一二。
這位金融從業員的情況,是因長期姿勢不良及勞損引致的典型都市病。當頸椎長時間處於不當姿勢,周邊肌肉筋膜會過度繃緊,壓迫到周邊的血管神經,漸漸導致氣血循環受阻。
中醫理論提到:「不通則痛,不榮則痛」。當氣血無法順利送達頭部,耳朵和腦竅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滋養,因「營養不良」而提出「抗議」,輕則耳鳴、頭暈,重則像這位案例一樣,聽力突然失守。
中醫調理思路:「行氣活血,舒筋通絡」是關鍵
針對這類由頸椎問題引發的症狀,中醫調理核心在於「疏通經絡,改善循環」。專業推拿手法有助深層放鬆緊繃的肌肉筋膜;再配合針灸打通頸椎周圍的氣血關卡;若有需要,亦可以正骨手法,從根源矯正錯位的結構,讓氣血重新暢行無阻,滋養耳竅。
「耳中風」自救指南:為您的頸椎減壓
除了尋求專業治療,日常的自我保健同樣重要。您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:
1. 「動」:告別石化頸
- 辦公室伸展: 每隔半小時,做「縮下巴運動」、頭部左右側彎等簡單伸展。
- 強化背肌: 多做「貓牛式」或靠牆站立,有意識地收緊下巴、挺直後背。
2. 「食」:內調氣血,暢通不痛
- 活血化瘀: 飲食宜溫通,忌寒涼生冷。黑木耳、洋蔥、生薑等有助溫通血脈。
- 滋養腎精: 中醫認為「腎開竅於耳」,腎精的盛衰直接影響聽力。可適量食用黑色食物如黑豆、黑芝麻。
- 避開「地雷」: 少油鹽、避寒涼(如啤酒、凍飲),以免影響氣血運行。濕熱及生冷食物亦應適可而止。
3. 「心」:調整心態,釋放壓力
- 充足睡眠: 避免熬夜,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修復。
- 尋找出口: 運動、冥想,或與朋友傾訴,都有助疏導緊張情緒。
「耳中風」,是身體發出不能忽視的警報。它往往是長期壓力與勞損下的總爆發。如果您也一樣長期與電腦為伍、壓力山大,請務必重視肩頸的每一個痠痛信號。
溫馨提示:
以上內容僅為資訊分享,旨在說明健康知識,並不能取代專業醫療意見。所有治療均須由註冊中醫師診斷後制定,實際療程和效果因個人體質及具體病情而異。如有任何健康問題,請立即諮詢您的中醫師或家庭醫生。
上醫堂 - 上醫治未病,您可靠的痛症治療夥伴
- WhatsApp 諮詢: 5427 3297
- 預約診症: www.sytwellness.com/pages/booking